动力电池厂商欣旺达,即将在瑞士上市。
(资料图片)
9月,欣旺达通过了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将发行不超过1.72亿股基础股票。几乎同一时间,该公司旗下动力电池业务,获得80亿元A轮融资。
欣旺达是一家深圳公司,切入动力电池业务仅4年,是东风、吉利、上汽等大车企的供应商。上半年,该公司的动力电池出货量3.95Gwh,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632%。
迅猛增长的电池业务,点燃了欣旺达的斗志。
1
融资扩产
赴瑞士上市,是一条高效的融资途径。
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新规》,将沪伦通机制扩容为“中欧通机制”。
《新规》下,符合条件的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均可发行GDR,上市地从英国扩大到德国和瑞士。
“在中欧通机制下,GDR的上市周期大约为4至6个月,审核流程短平快,成了中国企业拓宽融资加快回血的有效路径。”富途投研人士向《21CBR》解释。
在欣旺达之前,国轩高科、杉杉股份、格林美等锂电池企业均锁定瑞士上市。
今年,“融资”是欣旺达的重要工作之一。
据《21CBR》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欣旺达的动力电池业务,至少完成了5起融资,估值从2月份获得“蔚小理”投资后的125亿元,一路上升至300亿元。
现在是新能源红利窗口期,欣旺达渴望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据公开披露投资数据,2021年年初至今,欣旺达累计抛出超过700亿的扩产计划。
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宣布了8个动力电池扩产项目,累计投资257亿,其中珠海的30GWh生产基地项目,耗资120亿元,山东枣庄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预计投资100亿元。
2
投资上游
对上游资源的掌控力,是影响产能的重要因素。
今年,电池原材料碳酸锂涨价凶猛。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一年前,一吨碳酸锂的价格为13万元,现在,涨到了49万元。一吨贵了36万。
原材料涨价,压低利润。
在上半年财报里,欣旺达写道:自2021年以来,上游原材料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涨价,增加了企业成本端的压力。
电池企业和主机厂都心照不宣地疯狂“战略布局”。以“宁王”为例,其上半年单独买进西藏矿业一家的锂精矿2000吨 ,同时还宣布了多项投资计划。
加强布局上游锂矿,也成了欣旺达上半年的重点工作。
7月,欣旺达斥资2000万,增资入股欣联伍材料科技,持股比例上升为40%。这家四川公司主要从事磷酸铁锂的研发和生产。
紧接着,该公司投资1.47亿元,增资从事矿产开采的贵州恒达矿业,持股比例达到49%。
欣旺达在海外也有布局。今年7月,其子公司金恒旺锂业,收购阿根廷锂矿企业的项目Laguna Caro。
投资上游矿产项目和公司,欣旺达为提升产能打下基础。
3
向上挣扎
一系列扩产和投资动作,凸显了这个动力电池“备胎”的突围决心。
在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报告中,欣旺达排名第五,排在国轩高科和中创新航之后。这三家公司位居动力电池第二梯队。
从市场占比来看,位于第一梯队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和欣旺达分别占6.07%、4.71%、3.1%。
目前宁德时代市值万亿,比亚迪市值7000亿,中创新航赴港上市前估值600亿,欣旺达市值460亿。
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差距不小,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市值规模。
做的都是“卖铲子”的生意,欣旺达们当然不甘心久居人后。
隆众资讯锂电分析师黄文哲认为,动力电池龙头与二三线厂商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规模方面,动力电池本身的性能、价格和质量等方面相差并不大。
“二线电池厂商只要把产品质量做好,很多车企迫于成本压力,还是会选择它们。”黄文哲表示,二线电池企业,也有上升空间。
瑞士上市,补充资金弹药后,打不过老大老二,向第三名的位置发起冲击,欣旺达还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