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世外桃源,诗歌沃土。日前,“诗润乡土 桃源酉阳”2023诗教研讨会在重庆市酉阳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院校儒学、诗教研究领域的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诗教”主旨内涵及现代传承发扬等开展研讨。
2023诗教研讨会开幕式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酉阳,因陶渊明《桃花源记》被人所熟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较为悠久的诗教传统。5173平方公里的酉州大地,是文人雅士对田园生活极致梦想的世外桃源,是武陵山区的诗歌沃土。近代以来,酉阳的诗歌、诗教进一步发展,诗歌名家辈出,诗教有声有色。
2023诗教研讨会现场
诗教是儒学与中华文化的重要传统,也是学习和修养的重要内容,传承和发扬诗教,对人心滋育、人才培养、社会风气改善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据了解,酉阳位于武陵山脉深处,生态美好,历史悠久,文脉深厚,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题的桃花源景区影响深远,此次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与酉阳联合主办诗教研讨会,意在山水桃源中,探寻诗教旨趣,感受诗的美好,共同为诗教的现代传承进行探索。
开幕式上,国际儒联副秘书长、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石永奇表示,研究诗教的传承问题,应深入挖掘诗教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当代价值,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对进一步认识诗教,发扬诗教在人心滋育、人才培养以及社会风气美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国际儒联尤其是儒学传播普及必将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酉阳不仅是诗人心中向往的‘桃花源’,也是诗人憧憬的诗酒田园、精神家园。”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王晨对诗教的广泛发扬表达期待。她表示,诗是语文的精华,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入手和重点,从摇篮曲到儿歌,从民谣到戏曲,从古到今,无处不在,是中华文明长河中无比璀璨的星河。
研讨会主旨发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范子烨发表了《渔人与桃源:对<桃花源记>的还原解释》,认为《桃花源记》设计了一套文学密码,旨在寄托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桃花源记》在艺术建构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当代世界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院长曹辛华发表了《论杜诗“遣兴体”艺术及其诗教功能》,认为研究杜诗不仅限于其思想与艺术价值,也要把杜诗当作“心灵文献”,透过杜诗“遣兴体”看到诗歌长期被忽略的自适与陶冶性灵的功能,复原杜甫的“真我”面孔。西南大学教授蒋登科发表了《现代诗的形式与音乐性问题》,认为现代诗是一个丰富的存在,在坚持诗的基本规范的前提下,任何有积极意义的探索都应该得到肯定。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蒋原伦发表了《诗教与诗学》,认为自宋代兴起的“诗话”也是一种诗教,而中国的诗学是抒情诗学,并与西方的叙事诗学进行对比。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过常宝发表了《论先秦时期的乐教和诗教》探索考证了乐的起源及其内涵,探讨了乐教的概念及与诗教的关系及兴起;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希平进行了评议。
据悉,此次研讨会还举办了诗乐雅集以及桃花源诗词创作活动。(文/钟晓渝 图/酉阳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