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前瞻 >

“只此青绿”看白银:一幅幅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凤凰网 2023-08-11 15:56:56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初秋时节,行走在白银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白银的天更蓝了,景更美了,水更清了,城更靓了。优美的人居环境,令越来越多的白银人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果。而这“绿”的背后,是白银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果。

今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管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白银的生态底色愈发亮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相关资料图)

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截止7月底,受沙尘天气等因素影响,市区国控监测点PM10平均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170天。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重点对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重点涉气企业及城区周边砂石料加工企业开展巡查,及时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同时,积极协调对白银区三小国控点位进行调整。加大对各类施工工地扬尘管控的监督检查,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落实扬尘管控“六个百分百”要求。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封堵取缔57个,纳管合并14个,综合整治249个。争取资金2.8亿元,支持白银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再生水资源利用工程等8个项目建设。持续推动乡镇水源地保护,完成靖远县6个乡镇水源保护区划定和平川区虎头咀水源地、会宁县鸡儿嘴水库保护区调整工作。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积极推进白银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80%以上。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方面,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扎实推进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白银高质量发展。

注重源头管控,下大力气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管理各项要求,强化环境风险防控,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管理能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方面,坚持放管结合、宽严相济、便捷高效的原则,创新环境管理和监管方式,优化环评审批模式,主动靠前服务。同时,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不断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指导各产业园区和分局超前谋划,通过优化结构、淘汰产能、技改提标等方式挖潜扩量。

在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方面,持续做好“南阳实践”经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以空间换时间”的“南阳实践”经验作用,积极推进环境应急四级防控体系建设。强化核技术利用单位环境监管,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市72家核与辐射单位持续开展专项排查。持续做好伴生放射性矿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督促甘肃稀土公司开展环境辐射监测工作及信息公开工作。

在环境执法检查方面,认真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工作,全市共34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邀请国家级专家深入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企业进行帮扶检查,了解企业污染防治工作现状,现场把脉问诊,提出相关建议意见,助力解决发现的问题。2023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657人次,检查企业1063家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5件。

坚持科学“增绿”,全力厚植生态底色

白银市是全国“两屏三带”、全省“四屏一廊”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前沿,是国家“黄河”战略、“三北”战略、“几”字湾攻坚战和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的叠加地带,生态区位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市抢抓黄河国家战略重大机遇,持之以恒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持续构建大生态片区,初步构建起了“两屏两廊四区五基地”国土绿化体系。

我市持续加快国土绿化出光出彩,依托国家储备林、祖厉河流域国家试点、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项目,围绕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固碳能力提升和5个碳汇林储备林基地打造,扎实开展以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治理、村庄绿化美化、城郊大环境绿化、道路绿化为重点的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2022年落实各类资金11.73亿元,完成国土绿化36.6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4.6%。

特别是在国家储备林建设上,平川区创新投融资机制,总结推广“储备林+N”建管模式和“拆、削、填、平、造”经验做法,为全市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蹚出了新路、提供了经验;近日,继平川区、会宁县后,靖远县、景泰县、白银区3个县区《国家储备林建设方案》获国家林草局批准,这意味着白银市三县两区将全部纳入国家储备建设“大盘”,正式进入全面落地实施的新阶段。

青山绿水间,一幅幅美丽画卷正在白银大地徐徐展开。在生态文明建设这场持久攻坚战中,白银的思路愈加清晰、步履愈加坚定……

白银融媒:吴晓

(白银市广播电视台)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大家还在看
热词